1980版2角紙幣從面值到退市后的9角一張,再到3元一張,如今更是一路暴漲到7元左右,氣勢十足,從市場里脫穎而出,備受大家青睞。
兩角紙幣或許只是人民幣眾多品種中的一種,但如果我們看懂了兩角紙幣,那人民幣收藏的訣竅,以及人民幣品種的預測和選擇,也就盡收眼底了!

從設計方面看
1980年貳角紙幣的設計是公認的美艷。正面圖案的婦女頭像,復雜卻細膩,唯美唯俏,充滿藝術的設計感。背面國徽周邊的民族圖案,文化氣息十足,兩個阿拉伯數字2分列左下右上。
1980年貳角紙幣主藍綠色,綠中透藍,顏色由深到淺,由明到暗,對比強烈,使得視覺體驗極為濃烈。總而言之,1980年貳角紙幣的設計效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賞心悅目。

從未來發展看
1980年貳角的課題廣,題材好,被稱為80版最后的蛋糕,因此可以看出1980年貳角存在著極大的價值空間,其價格也必然會隨之繼續上揚。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紙幣上的“貳”字并不是一致的:

在人民幣的歷史上,“貳”字共在2分、2角、2元、20元和200元5種面額22種票券的硬幣和紙幣上出現過31處。
其中出現在正面的有11處,背面的有2處,正背面均出現的有9處,但有6種不同的寫法,而且現在流通的人民幣仍然沿用了其中3種。
“二”在“弋”的上面或下面
在第一套人民幣中,7種20元票券和5種200元票券正背面共出現了18處“貳”字,其中“二”字寫在“弋”上的有8處,寫在“弋”下的有10處。
最奇特的當數200元割稻票,正背面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寫法:

第二套人民幣以來,“二”字寫在“弋”上出現過10處,寫在“弋”下的,僅在第四套人民幣的2角、2元和第五套人民幣的20元上出現過3處。
“貝”字是簡體還是繁體
第一套至第三套人民幣和2分硬幣上的27處“貝”字都是采用繁體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和1980版2角硬幣上的4處“貝”字則采用了簡體字。

“丶”是在“弋”的右上方還是右下方
“丶”寫在“弋”的右上方本來毋庸置疑,但惟獨在第一套人民幣200元佛香閣票券上出現了“丶”在“弋”右下方的特例。

看到這里,大家對這張兩角的奇葩應該有認識了吧!其實我們在日常選擇人民幣收藏品種的時候,其實也是這樣,市場、價格、存量都會隨著時間變化,但唯一不變的,則是錢幣本身蘊含的歷史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