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供郵品:從一票難求到無人追捧
[日期:2020-03-01] |
來源: 方寸郵緣 作者:楊文忠 |
[字體:大 中 小]
|
近些年每逢重大的集郵活動,郵政部門總會推出“特供郵品”,如佳郵評選頒獎、全國郵展、在中國舉辦的亞洲國際郵展和世界郵展,還有集郵協會會員特供郵品等。 為配合中國2019世界郵展在武漢舉辦,郵政部門發行了“武漢·中國2019世界郵展”(簡稱“武漢世界郵展”)特供郵品。一款與當日發行的“武漢世界郵展”小型張圖案“曾侯乙尊盤”相同卻采用單色雕刻版印制的小型張成為特制郵品,這枚單色雕刻版小型張看上去比設色印制的小型張更耐看。于是,2枚“曾侯乙尊盤”小型張與2枚“江漢攬勝圖”郵票一同裝在《千里郵緣》郵冊中成為“武漢世界郵展”特供郵品,到世界郵展現場參觀的郵人可憑身份證購買一冊。
 特供郵品的銷售歷來火熱。2016年西安全國郵展期間出現的全國各地郵人和當地市民排隊搶購特供郵品的火熱景象至今讓人記憶猶新。“西安全國郵展”特供郵品市價在郵展期間一直在一二百元高居不下,只是到了郵展的最后一天才稍有回落。 武漢世界郵展期間,特為“武漢世界郵展”特供郵品銷售開辟了一大片專門區域,以應對驟然增加的人流。郵人進入特供郵品銷售區需要走專門設置有隔離帶的特別通道。不過,排長隊的現象只在世界郵展開幕式當天上午出現了,到了下午就沒有多少人排隊了,郵人可以隨到隨買。郵展舉辦的隨后幾天里,購買特供郵品的人也只在早上稍多一些,開始銷售1小時之后就不用排隊了,此時設置的隔離帶也打開了,購買者可以直接進入銷售區,節省了來回繞道走路的時間。特供郵品銷售的第一天,有郵商在銷售區的隔離帶外擺攤收購特供郵品,收購價在100元左右,此后幾天的收購價逐漸回落,最后一天的收購價為60元。展場外有人只收購設計者簽名的特供郵品,收購價在70元左右。 “武漢世界郵展”特供郵品的銷售沒有掀起像西安全國郵展時搶購特供郵品的風潮,市場上隨后的交易量也不斷減少。目前“武漢世界郵展”特供郵品的成交價仍在60多元。隨著郵市行情低迷,“南寧亞洲郵展”和“西安全國郵展”特供郵品市價也不斷下跌,近日成交價分別為20元和30元。看來這些特供郵品的發行已不再能形成帶動起郵票市場行情的效應了。 有意思的是,筆者曾經詢問過很多集郵的朋友,他們竟然不知道郵政部門還發行過特供郵品。也有的郵友知道特供郵品,但他們抱定“隨遇而安”的態度,參觀郵展時能買到就買,買不到也不去強求。不過,特供郵品對集郵發燒友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他們收藏郵品都有一種求全的心理。 特供郵品從一票難求到無人追捧,應引起集郵決策層的警醒。最新的一種說法,集郵已經變成了一種經濟活動,這種經濟活動的主導者是各級郵政部門。長久以來,集郵是一種文化活動的理念正在慢慢轉變,因為當前集郵的實質已經沒有了“集”的樂趣,只剩le 了“賣”。市場的同質化,郵品的同質化,給集郵的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從武漢世界郵展的銷售情況就能看得出來,為什么許多國外參展商的攤位前門庭若市?為什么國內許多參展商,尤其是集郵公司的柜臺前門可羅雀?我們缺少的就是個性。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同質化現象,會成為集郵走向沒落的導火索,會讓越來越多的集郵者出逃。穩定集郵隊伍成為當務之急,摒棄那種急功近利的銷售方式,讓集郵回歸文化,讓集郵者能得到文化盛宴的享受,或許能擺脫目前的某些窘態。
|
|